為什么是“制造業+互聯網”(深度看懂***制造)
發布時間:2019/8/8 15:34:22
制造業要走向數字組合創新多年以來,相對于ICT產業的高速發展,制造業的發展緩慢,讓人無可奈何以***于習以為常。美國國防部***研究項目局DARPA,在2010年啟動自適應運載制造***M的項目,就在強調一個問題:如何使得裝備制造業,能像ICT領域那樣,呈現出指數級增長、跳躍式發展?這個設想一旦得以實現,制造業的研發周期將大大縮短,效率在顯著提升的時候,而成本則劇降。
國內在解讀德國工業4.0時,并沒有對這個問題引起注意。然而在工業4.0***為重要的子項目中,卻深入地探討了這樣的主題,并在許多領域展開了非常細致的實踐。實際上,工業4.0、工業互聯網有一個共同的核心,那就是“數字化工業”。只要完成工業資源的數字化進程,那么數字組合產生的創新,將會在制造業中產生無窮推動力。美國國家數字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DMDII,對數字化制造有一個高度簡化的定義,“一個制造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之內,數據的匯聚、分析和應用”。制造業數據的分解與重構,這是美國***數字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,為之而出生的原因,這是它畢生要為之而解決的使命。這才是新一輪工業升級的根本。
工業化和信息化靠什么粘合,如何描述***工業當前的信息化狀況?各個企業的信息化程度,縱深程度不一,可以借用一個畫面來進行想象,“輕舟已過萬重山,重艦方欲趟深灣”。通用性的軟件,早已通過各種卡位和深淺不一地實踐,齊刷刷地占領了市場;然而在與生產流程相關、與制造工藝相關等能夠彰顯企業個性化的領域,現在則進入了深水區:無法跨越,也急躁不得。企業的個性特征,開始成了攔路虎。而這個攔路虎,正是工業化程度不夠所造成的非標準化、非流程化的自我哺育出來的怪物。
為什么在上一次兩化融合的浪潮中,ERP普及很多,而MES卻喜憂參半?ERP的功能可以借助財務、人力資源等簡單剛性地使用而廣為普及,而MES則只能進入了車間,無可逃避地進入業務深層。而千差萬別的業務流程、參差不一的工藝資源數字化水平,深深地***了MES的手腳。我們可以武斷地說,MES就是檢驗所謂的“工業3.0”生產水平的標志性產品。它是工業化基礎***為貼切的臨摹。而在這次工業4.0熱炒之時,上輪浪潮中未能確立勝局的MES,因為它處于數據的交匯中心之一,再次重新被推上聚焦熱點;而ERP卻似乎備受冷落。這后面有著深刻的工業場景。
而在工業4.0所設想的系統中,則試圖建立一個更長更寬的數字化流動管道,向前延展到了設計與研發領域;向后拉伸到了用戶端和機器運維端。事情變得更加復雜。質量穩定性靠什么解決?精益思維是哪個領域的問題?成組技術如何進行深度分析?這都需要工業自身來回答。工業領域知識和經驗的沉淀、顯性化和傳遞的過程,就是工業化***終必須走過的經歷。而***工業現在的信息化意識和能力看似很強,但它卻出現了明顯頓挫。很顯然,工業化和信息化,這兩個輪子并不同步,而且偏差巨大。關鍵在于,工業領域的知識如何發現和挖掘,很多隱性化的直覺和經驗,如何表達?這些都是IT***為力之處。這是工業化沒有走完,給信息化帶來的困境之一。同樣,對“互聯網+制造業”***簡單的質疑就是,如果信息化不曾解決工業化的問題。那么互聯網緣何可以成功?實際上,互聯網不過是信息化的接力棒。工業化自身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,互聯網+也可能去解決。一架更快的馬車,接替了原來的馬車,卻并不能解決馬車貨箱中的問題?!盎ヂ摼W+”無力承受制造業之重“互聯網+”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制造業自身的問題。對于制造業而言,“互聯網+”是一次輕快的邀約,只是這一次,被邀請的對象,是一個只能露出冰山一角而無法將自己大部分主體得以示人的冰山。
“互聯網+”思維有很多借鑒之處,從某種意義而言,它是一種用戶思維,有著互動的基因。然而這種思維,對于一個產品而言,是一個天經地義的價值取向。從根本上講,任何產品如果不能認真地考慮用戶,遲早是要退出江湖的。它是一種號角的呼喚,但并不直接***動力?!盎ヂ摼W+”有時候會在制造業端引起許多輕佻的誤解和雕蟲小技的沖動。以智能產品為例,很多廠家會以為用戶能夠遠程操作空調,就是“互聯網+”的典型應用。這種討好用戶的方法,如果不是營銷上百抖機靈的一種嘗試,也是毫無誠意的一次約會。根本原因,數字化制造,是一種對于數字的組合式創新,是一個深層次的數字價值整合,而不是簡單地取悅用戶。
GE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在于它宣傳的云平臺Predix。這個平臺的難點在何處?不是它的計算能力,不是它的數據傳遞和存儲能力,而是它能夠兼容各種設備、各種軟件系統的能力。而***重要的是,就是整合工業知識和經驗的能力。在云平臺上運行的工業APP,都是一個個知識模型——那是工業技術體系的化身。換言之,這個平臺上,是密集的工業化軟件集合之地,是工業知識的顯性化表達的集大成者。工業知識如果做不到顯性化,經驗不能數字化,那么流程無法標準化,管理不能完成精益化,***的工業化進程,就根本無法進入核心區域。這是我們在過去二十年普及信息化過程中留下的重癥遺產。有了工業化的顯性表達式,數據才能釋放,隱性知識才可以傳遞,新的***要素——數據組合——才會產生。這是***制造業,需要***地面向自己歷史的一堂課。這個主題,并不在工業4.0的考量之中?!爸圃鞓I+”是一個雙重命題不管是德國工業4.0,還是GE的工業互聯網,筆者認為都是工業化的再征程。
而對于***而言,“制造業+”是在新工業***背景下的一次工業化和再工業化的雙重旅途?!爸圃鞓I+互聯網”,是解決的是制造業的分解和重構?!爸圃鞓I+”,必須打通數字鏈條,解決知識的***,才能實現數字化解構;而“+互聯網”解決的是數字組合創新,所有數字化要素重構之后,然后完成全球資源配置。***制造2025的核心,需要喚起各種工業經驗、工業知識的集體蘇醒的意識,并且依托數字化主線進行深度、成批地知識***。
有了“制造業+”數字主線,“+互聯網”才能隨風飄蕩,將這條主線與任何可能的商業要素進行配置。那個時候,才是“互聯網+”振臂高呼的地方。從制造業的數字化思維開始,到數字化工藝、制造資源數字化等諸多要素,一切要正面戰場、正向思維,許多都是痛苦的笨功夫、厚重的慢調整。很多企業領導其實未必不知道癥結在哪里,但卻以為“互聯網+”是可以繞開問題本質的新***方。這是典型的懶政思維,是急功近利的標志性動作??墒?,簡單地議論“制造業+互聯網”,還是“互聯網+制造業”這種咬文嚼字的功夫,真的不是一場無聊的文字游戲嗎?這個取決于各級決策者的深判。***少在***,它隱約包含了一種話語權的控制。***工業留下來的幾塊資產,目前各有散落。其中一個是原來的大機械部,一個是原來的***,二者合二為一業已多年,然而舊有許多***遺產和實業資本,仍然有著天然的博弈和糾結。這就使得主賓式的詞匯疊加,微妙之處,別有意味深長的含義。然而所有月牙般新生事物的可期待之處,就是它能在發展中澄清自己的輪廓。***制造2025也不例外。
***制造2025之路,就是一趟工業化和數字組合創新的雙重旅途。過度強調“互聯網+”逆向拉動的反向思維,跨界組合的輕盈,和點石成金的商業模式的玄妙,反而會干擾工業化自身的規律,進而干擾數字創新的進程。制造業深處的許多癥結,信息化、互聯網都不能解決——它的路不在于冒險,而在于煎熬。
分享到: |
上一條:中國是工業4.0最大的試驗場
下一條:工業4.0時代今昔倉庫對比圖